颇具满族饮食文化特点的几种食品

文章主题:饮食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28 21:32:21

满族在传统饮食基础上吸收了汉、蒙古等族饮食习俗,形成了新的食谱。其时满族以杂粮为主食,主要有黍、稷、玉米、大麦、小麦、稗、荞麦、大豆、小豆、芸豆,亦有稻。

民国时期,吉林省满族的主食和汉族相近,但在吃法和喜好上仍有自己的特色。满族爱吃用小米、黄米、稗子米、高粱米和玉米做成的干饭、稀饭、水饭和黏饭。其特点是酸、黏、酥、凉。

净水饭。俗称凉水饭或水饭,是夏天的一种主食,即把用高粱米、小米做成的饭放在清水里泡。吃时,再用笊篱捞出,配以几样盐渍或酱渍小菜,清凉可口,清暑清火。

黏饭。黏饭中较有名的是黄米粥或叫拉拉粥,用黏米加红小豆或芸豆熬成粥后,加上红、白糖和炼好的猪油,香甜味浓。

饽饽。满族把馒头、包子等面食统称“饽饽”。饽饽的式样很多,如搓条饽饽、撒糕饽饽、炸饺子饽饽、豆面饽饽、蜂糕饽饽、叶子饽饽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下:

馓子。用东北特产的散头高梁(黏高粱)为原料,将黏高梁米面和成面团,搓拉成细条,由笼屉蒸或水煮熟后,拌卤酱成汤,人口“筋道”(有韧性)好吃。今天,东北地区的钢丝面便是由馓子转化而来的。

打糕。用黏高粱米、大小黄米、江米(糯米)为原料,做法是把米上屉蒸成饭,取出和以清水,放在石板上用木榔头反复锤打成湿面状,再制成糕饼。吃时,将熟黄豆粉撒在糕上,或蘸蜂蜜与糖食用,十分可口。

玻璃叶饽饽。俗称“玻璃叶饼”。玻璃叶即柞树叶,做法是把黏米面和成面团,做成皮儿,包裹小豆馅,后用玻璃叶裹上,上笼屉蒸熟即成。

苏叶饽饽。其做法和玻璃叶饽饽相似,只是用苏子叶代替玻璃叶。苏子也叫紫苏,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籽可榨油。苏子叶祛火消炎,苏叶饽饽,芬芳爽口。苏叶饽饽也常被当做祭品。吃黏火饽饽时,常拌熟猪油加白糖,香甜可口又耐饥,是满族农家喜爱的传统主食。

淋浆糕。原料为高粱米面、黄米面、江米面。做法是将面搅拌均匀后,舀在布袋中,使淋成的汁滴成方块或菱形块,蒸而食之。其质地松软细腻,味道香甜。

酒糕。即切糕,原料为黏米面。做法是将屉置于锅上,按屉面大小,上铺屉布,先撒上一层煮熟的小豆,然后撒上一层黏米面,蒸熟后再撒第二层,层层撒之。如此,一直撒到与屉帮大体相同的高度为止。加糖食之,甘甜可口。

盆糕。又叫黏谷糕,其做法与洒糕相同。只是把笼屉改成陶制的底部有若干小孔的“蒸笼”。糕成后,把盆倒扣在案子上,整个糕星半圆形,高一二尺,吃时用刀切成片状,加上白糖,也是切糕的一种。“色黄如玉,味腻如脂”。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