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太阳位置的推算(2)

文章主题:天文历法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12:46:36

在两汉时代,人们流传有日行l度的说法,即太阳在黄道上每天运行1度,每365.25日运行一周,故将圆周划分为365.25度。黄道与赤道斜交成23.5度的夹角,即使太阳在黄道上作匀速运动,它在赤道经度上的速度也有变化。

但实际上,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不等速的。这个现象大约到北齐时代(约6世纪)被一个名叫张子信的天文学家所发现。他指出“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他的这一观测结果大致是符合实际的。以后的历法家便开始依据这一观测结果,尝试制订日行盈缩数表,统称为日腥表,对太阳不同季节的运动位置作出改正。所谓盈缩数,是太阳在这个节气比平均行度(每天1度)多行或少行的分数。

隋代历法家刘焯提出以太阳的黄道位置来划分节气,将黄道一周天均分为24分,太阳每到一个分点便交一个节气,这样确定的节气叫作定气。由于每个定气的时间长度不等,冬至前后太阳移动快,一个节气只有14天多;夏至前后太阳移动慢,一气可达16天。刘焯推算定气的方法虽然对民用历法没有多大影响,但对日食、月食位置的推算精度有重要意义,刘焯为此发明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推算太阳的真实行度。唐代的历法家一行继承了刘焯的这一创造,但发现各定气间的时间是不等的,所以,不能用等间距内插,又改进使用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将计算方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后元代的授时历又创用招差法,使用了三次差,这是中国历法计算中的一个重要成就。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