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的最大障碍是依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依赖,就是由于没有自己的主见,害怕承担责任而事事依靠别人。有依赖心理的人害怕“出头的椽子先烂”,希望“天掉下来有王长子挡着”,因而宁愿当“缩头乌龟”,从而导致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自己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什么都离不开别人;处事优柔寡断,遇事总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自己不敢“拍板”。
依赖产生的土壤是环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是:
一是社会环境导致的依赖。大树下面的植物长得纤弱,温室里的花草弱不禁风,八旗子弟不能像祖辈一样横刀立马,只会斗鸡走狗,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完全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如果把一匹千里马崽放在马厩里培养,这匹马崽最后只能是一匹驽马,也就是一匹劣马,不仅走不快,而且随便走走就要喘气的马。如果把一粒万年松的种子播种在花盆里,这松树绝对不可能生长成枝盛叶茂、参天蔽日的万年松,只能是“老头干僵”的树疙瘩。
自立的问题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身居高位的人也同样存在能不能真正自立的问题。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曾当过讨伐董卓的盟主,也就是总司令:可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结果不能真正自立。官渡之战,输光了本钱,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后汉书•袁绍传》用他的敌人的话形容他最后的狼狈相:“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光绪皇帝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由于同治皇帝没有儿子,被扶上了皇位。他也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想干一番事业的人,然而慈禧太后不允许他自立,他喜欢珍妃,慈禧太后就逼死珍妃:他实行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了他,屠杀维新党人,使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光绪皇帝在慈禧的高压下,对慈禧太后太害怕了,继而产生了对慈禧的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了自己懦弱的性格,失去了自立的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当时农村最小的生产单位是“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些专门干有一定技术含量而劳动强度不大的特殊的人,这些人多是队长的三亲六戚、七姑八姨,负责“捡豆种”“泡谷种”等工作。这就使得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一亩地要多少稻种?稻种怎样选、怎样泡(稻种要泡出芽后才能撒到秧田里)?泡到芽出多长再撒到秧田去?但实行分田到户后,这个特殊群体自然不存在了,人们有了自立的环境,大家马上学会了这些“技术活”,并且比当年那些人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