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儒教是怎样造就汉族宽容、敬让的民族性格的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12 22:02:33

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从而确立了儒家的官学地位,儒家思想也逐渐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此后的两千年间,儒家的思想体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渐渗透到汉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汉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儒家学说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年)创立的,主要经典著作有《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左传》《春秋》和《孟子》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与“礼”。“仁”就是“爱人”,即表示对别人怀有善意与宽容。如“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犯而不校”,“以德报怨”等等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自己的亲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是根本。“仁”的最终目的就是克制自己,维护礼制。

“克己复礼为仁”。“礼”是指维护家族、社会和国家的各种等级关系,并使之和谐巩固的制度和观念。儒家用礼制小农经济思想构筑着等级制度的宝塔,礼制规定了社会上各种人所处的层次地位,以及各个人所应该遵守本层次的礼节。其宗旨在于通过礼教的修行,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途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西方学术界把儒学称为“儒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儒家礼节的规定既宽广又繁琐,与别的宗教可有一比。小至个人的日常交往及冠、婚、丧、祭等礼仪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至天子的国家级祭祀及军队出征的各种礼仪,都有详尽的规定。其繁琐之极表现在个人的坐、立、行、走的姿势,面容的颜色、表情,目光视线的高低,什么情况下什么人穿什么衣、戴什么帽,餐桌上的饭、菜、肉、汤、佐料各放在什么位置等等,也都一一列出定制。而封建社会的文入学者、士大夫官吏以至皇帝,也都把儒家教条奉为经典,视若神明。与别的宗教不同的是儒家不信奉某一神灵或先知,而是祭奠天地、山川祖先,各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其中以供祖先为重要,这是敬老观念的扩展,目的是祈求祖先佑福。由于人们普遍信奉儒家学说,也就造成了汉族在常态下具有温和、宽容、敬让、讲究礼节的民族性格。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