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广西壮族的“打扁担”与“荡秋千”习俗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12 22:49:36

广西的桂西都安、大化、马山等县的壮族人民,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民间盛行“打扁担”这种娱乐。打扁担的娱乐方式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就有记载。当时刘恂把这种娱乐称做“打舂堂”,与现在盛行的打扁担基本相似。人们在玩打扁担时,一双双、一对对,身穿节日盛装,在村头村尾的地坪,或在厅堂的中间,围在一条条长凳或春米木槽旁,手持木扁担,上下左右不断地以扁担相互敲击,或与长凳、木槽敲击,打击出和谐的音响:“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都打……”

打扁担的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l)耙田插秧;

(2)戽水耘田;

(3)收割打场;

(4)舂米尝新,表达壮族人民四季劳动和丰收的喜悦。20世纪50年代曾据此创作了扁担舞;80年代又被确定为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桂西南德保县和天等县,打扁担被称为“弄臼”,比别的地方的打扁担更近于唐代的打春堂。他们在打扁担时,还穿插男女的对唱,如:“见妹舂米在当街,不知春吃是舂卖?妹若舂卖哥来买,妹若舂吃哥借来。”“阿哥问话太过乖,妹舂米吃又舂卖;员外向叫花借米,这话说来怪不怪?”

桂西北田林县,壮族少女在春节期间爱荡秋千。秋千一般系于村边的大榕树或园里的果树上,少女们三五成群轮流上秋千,摇摇荡荡,忽上忽下玩乐。桂西北田林、西林,桂西南隆安等县,壮族姑娘、少妇、后生及少年儿童在正月初一至十五盛行玩拍毽子、踢毽子这种游戏。毽子又称“燕子”,分手毽和脚毽两种。手毽用三四张硬竹壳或硬布壳加葫芦壳剪成小圆片叠在一起做成毽垫,然后穿孔、扎上羽毛束,把薏米一个个串起来做成环串套在其中做成,形似羽毛球。脚毽则用碎布包一枚铜钱缝制成基座,然后装上鹅毛筒管,选美丽的雄鸡尾羽插进筒管中做成。

手毽用手拍打;可一人独自面壁抛打,也可左右手轮流拍打,还可两人对拍或多人轮拍或双打,以打得次数多而又不落地者为胜。脚毽既可独玩,也可群玩,以踢得花色多而久久不落地者为胜。春节期间,人们在庭院、屋里或廊檐下玩毽子。毽子在空中旋转穿梭,如飞燕腾空,薏米环串还与毽垫硬壳撞击而发出琅琅响声。

夜间玩时,还可在毽心插一短节点燃的香火,当毽子飞起来时,这点香火在夜空中点动成线,形成一条火光流动的抛物线,有声有色,更是有趣。拍者跳跃牵动,观者鼓舞呼啸,增添了壮乡节日的欢乐气氛。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