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瑶族主要集中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和榕江县,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等地。
贵州瑶族均有不同自称,按他称有白裤瑶、青裤瑶、长衫瑶、红瑶、盘瑶和油迈瑶几个支系,其中有些支系的他称与服饰特点有关。如荔波县瑶山乡的瑶族,因男子身穿白色齐膝短裤而被称为“白裤瑶”;荔波县瑶麓乡瑶族,因男子身穿青色齐膝短裤而被称为“青裤瑶”;荔波茂蓝乡瑶族,因男子身穿齐脚长衫而被称为“长衫瑶”。除居住在望谟的油迈瑶族服饰与当地布依族服饰相同而外,大部分地区的瑶族至今仍保留有本民族的服饰习俗特点。
瑶族的服饰类型多样,民族特点和地区性差别十分突出。如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瑶族(白裤瑶).男子下身穿及膝的白色紧口短裤,上身穿的是黑色对襟衣,短衣长袖,矮领无扣,胸部两旁绣有长约三厘米、宽约一厘米的长方形花纹。
妇女上装分冬装和夏装。冬装与男子上装相同,只是胸前不能绣花纹。下装四季皆穿褶裙,裙长齐膝。裙身镶四条横向蜡染花纹,裙脚镶板丝横边,上绣几何图案。腰系黑白两色长方形围腰。小腿裹绑腿栓以银箍。着盛装时佩银项圈,戴银手镯、银耳环。夏装有背牌,以两块方形厚布缝合上方两角各三厘米左右而成。中间留空,穿时,头从此入。两侧无扣无带。这种服饰,实际上就是古代所称的“贯首服”。在
瑶山邻近的瑶麓瑶族乡的瑶族(青裤瑶)男子用黑白二色头巾盘头,内白外黑,头巾两端绣有花纹并有巾须,上身穿右衽无领青色布上衣,前短后长,用布带扣结,腋下衣摆角做成硬弓,腰拴绣花带,下着及膝黑色短裤,穿脚笼,脚笼悬挂两端用红线和六谷米制成彩色绣球。妇女则蓄发绾髻,平时插以牛角制成的骨簪,身穿青布短上衣,外背牌小衣,背腋下垂挂六至十二条彩带,腰系裙四条,亦有穿裤者,但多喜用青布。脚穿脚笼如男,亦有绣球。
荔波茂蓝瑶族(长衫瑶)衣、裤、裙皆为青色。男子上装衣长至脚背,形似汉族长衫,下装为大脚口长裤,头上包长约一米青色头帕,位于前额头帕正中,有一方形图案,称为“皇帝印”。相传是远古时一位瑶王平息紫王的叛乱后,皇帝赐予瑶王逢山吃山、逢水吃水、耕种无租、免征徭役,并赐皇印一枚,绣于头帕之中。
长衫瑶女子上装为青色长袖短衣,外套背牌。背牌上绣有“田”字形和方形图案,下角饰彩色飘带。下装为裙,分内裙、蜡染百褶裙和罩裙。参加喜庆节日,内加数条短裙,使臀部隆起,小腿罩青色脚笼。头上盘髻插银簪,包青色头帕,头帕上绣方形纹样。戴银项圈、银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