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广东地区的麻包衫与凉帽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1 18:20:57

广东地区的麻包衫名声并不大,主要流传于三水、四会、高要等县市农村,其小以子水为最。因为三水市盛产黄麻,年产量在10万—15万公斤,全市麻袋厂遍布,人们就地取材,利用这些价廉物美的麻袋加工成衣,做成麻包衫,成为流行一时的劳动服。

麻包衫以另式对襟唐装衫为基本型,无领,左右两下袋,无盖,只有上装,没有下装,男女同一款式,多于田间劳动时穿着:这种衣衫优点很多,冬天可御寒,夏天又通透、吸汗、易洗、易干,耐磨、耐脏,价钱又便宜,所以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自清末民初到开放改革之前,行走在这一带田野上,到处可以见到穿着麻包衫、戴着布边凉帽的农民,不分男女,不加雕饰,白然朴素而逗人喜爱。

“凉帽”流行地区更为广泛,除上述地区外,宅安、惠阳以及梅州市各县都可见到,以客家女的“凉帽”最具特色:这种“凉帽”以竹蔑或苇秆编织成斗签,周围垂挂五寸长的布边,格子状,以黑色、蓝色为主,亦有白色和花色的。这种凉帽不仅能遮蔽阳光,行走时垂布在空中摆动,还能招来悠悠的微风,凉爽宜人,妇女的体态也显得更加炯娜。

相传这种“凉帽”是1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迁来时,为了生活的需要,妇女也要和男子一样开荒种地,经常抛头露面,改变了在北方时男耕女织的习俗,她们一时不习惯这一环境,便想出了戴凉帽这一妙计:在斗安上罩块黑布,遮掩面孔。后又逐步改进,缝在周围,中间留口以免挡住视线,后沿袭下来,便成了今天的“凉帽”。

不但客家地区广泛流行,广府民系和水上居民也有仿效的,成为广东服饰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要件。

它不但记录了客家人的迁徒生活,也反映了客家妇女在创业中的开拓和应变能力;它的流传,又与岭南日照长气温高密切相关。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