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的本意,而变成了“物品”代名词了。
那么,“东西”是怎么来的呢?物体又为什么被叫做“东西”而不叫“南北”呢?
这里面时有一段故事。
“东西”的来历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有一定的关系。金、木、水、火、土,就是所谓的五行,在中国古代,被用来推算相互生克的道理和运势,这“五行”又和东西南北中这“五方”相配,再配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谓的“天干”),测出古今变革,人生命理、万事冲撞及依附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东方甲乙木,南方内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到宋代时,中国的五行、八卦、命理、堪舆已经很发达,这其中有理学家们很大的功劳。大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自然对这些东西了然于胸了。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碰到了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与朱熹是老友,经常开玩笑,于是就借用五行和五方的关系,幽默地回答说:“去街上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
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只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
朱熹想了想,还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盛温和就说:“‘东’即‘木’,西’为‘金’,我这是上街去买金木之类的物品呢!”“那么,你为什么不说去买‘南北’呢?”朱熹又问。
南’属‘火’,北’乃‘水’,我这个篮子怎么能盛这两样物品呢?”朱熹如梦初醒,他拍拍自己的脑袋,连说几声是。
从此,“东西”就成为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