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太平经》中的“天地周期论”(2)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11 11:06:40

(《太平经合枚》)。这位所谓“后圣”之书究竞是从哪里“受”来的呢?根据《太平经》的记载说,“天师”都以为他自己的话就是“天语”。因为,“天师”只不过是“代天立言”(《大平经合校》)。所以,他手中的书自然也是受之于“天”的。同样,在“昔天地”中,也有一位。得道”为“帝君”的。如果这位“昔天地”的帝君是前圣的话,那么姓李的这位帝君则是“今天地”的后圣。当然,无论是前圣还是后圣,他们的“道”都是一样的。《太平经》还说,这位姓李的后圣在自己七十岁时,“定无极之言,适隐显之宜。……垂暮漠要典,施之种民,不能行者,非种民也”

(《太平经合技》)。这就是说,这位后圣在七十岁的时候,自己虽然归隐去了,却把“天书”留了下来,让“种民”们学习。上述这段文字的记载显然是以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基础,再加上一小点点宗教“灵光”为背景。因为,这位姓李的圣人,其实就是老子(或者称之为李耳),他留下来的这部。天书”就是《老子》(即《道德经》)五干言。也就是说,张鲁在汉中教人读《老子》五千言,其目的就是为了叫他们都成为这种被称为“太平之道”(或者“黄老道”)的道教的“种民”。

第三,上述加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老子”头上的那么一小点点宗教的所谓。灵光。,其实就是把老子从一个哲学领域的思想家转化成为一个宗教教主的点脯之笔。在这里,

《老子》讲的所谓“太平之道”,就是指这个“天地大周期变化”中大的“太平之道”,并不是在这个“天地大周期变化”中的某一个小周期的“太平之道”,所以,它破称为“大九六”。而在这个。天地大周期变化”中的菜一个小的阶段,也有一个治乱兴衰的周期,这就是所谓的。小九六”,也称之为“小甲申”。这个“小九六”(或者是“小甲申”)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说,它是从唐尧以后的年诺中推算出来的。对此,《太平经》还认为,在这些“小甲申”中,也有一些圣贤之君,他们既在一定的时期之内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某种“太平”,还可以便自己也能够延年益寿,其“桔学可得神仙”。但就是不能探学“太平之经”,也不能久行。太平之事”。所以,他们得到的“太平”,只能算做是“小太平”。而这个性李的帝君所讲的“太平”却是“大太平”。因为,只有这位姓李的帝君才是真正的“大太平君”,而对于他所举荐之人,却。善者为种民,学者为仙官”。凡是跟随他学道,或者传记的人,如果是学得好,或者是传道好的,还可以“自得不死,永为种民,升为仙真之官,遂登后圣之位矣”(《太平经合读校》)。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