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在文明萌芽时期

文章主题:八卦风水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2-18 21:14:25

中国的风水学起源很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聚落遗址时代,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是选择合适的建筑地点的一门学问,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又称青鸟、青囊,但是学术性的说法依然习惯称为堪舆。

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在文明萌芽时期,“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古人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便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

在西安的东郊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其时间大约在距近六七千年前,这个原始的村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沪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

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实践下,人们学会了择地而居,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才能求得可以繁衍发展的生存之地。因而人们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地理环境和风水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懂得居住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也正是如此,风水学慢慢地渗透到了生活中,人们找到了其可以寻觅的规律性。这大概就是风水学的萌芽和开端吧。

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诗经•公刘》描述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普遍的认为是,比较完善的风水学应该是自战国时代起,而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这个时候的风水已经是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理论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在中国流行土葬的时期,风水学便也向寻找丧葬地形这一方向发展了。

当然,在先秦时期,风水理论起初还是比较简单的,理论体系也并不十分完善,远没有发展成一种学科理论,人们还处在根据地理环境,进行择地而葬,或选择人的居住所在,他们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有时候也能够得到应验。

但是风水理论在民间效用依然比较广,政府也很重视,据《孝经丧亲》记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对阴宅的风水论述。又据《尚书•召诏序》记载:“成五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的记载。

在周代人们为了安宁吉祥,就开始用相宅的方式选择住宅。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记载。周代已经有了相土尝水等用于实际的方案。如《诗经》有云:“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合适的居外营建居住房舍,于是山坡上的建筑栉次邻枇;他和军民一起开垦种植,田地庄稼丰收在望,人们其乐融融,风光无限。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