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很多的,仅贵州一省十几个民族的节日集会每年竟多达千余次(处),可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即使同一民族,地域不同,节日亦不同。至于过节的时间和方式,更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色彩纷呈。从节日名称看,有斗牛节、吃新节、欢歌节、火把节、赛马节、摔跤节、射花节、跳月节、龙灯节、会亲节、翻鼓节、爬坡节、芦笙节、敬桥节、敬山节、求婚节、开秧节等等;从时间上看,正月到十二月,月月都有异地同时、同地异时的节日”。
节日往往和历法密切相关。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宗教所采用的历法多达几十种,由于这些历法各不相同,或者另有特殊的规定,所以公历的每个月都有人欢度自己的新年。
1月1日是公历的元旦。因公历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所以在这一天过新年的人最多。
我国自汉武帝以来,一直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电各省,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此,我国逐渐有了过“阳历年”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均为法定假日。我国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新加坡,以及一些国家中的华人聚居地,民间都通行夏历,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多数在公历2月份。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新年从3月中旬开始,阿富汗的新年从春分这一天开始。
保加利亚人在新年时把第一只羊羔,第一头牛或第一匹小马驹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人,据说打喷嚏会给全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