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此节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这天,要在门前插艾和菖蒲,辟邪气防百虫,并且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等。还有的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为了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元朝时有艾酒,即在饮用的酒中加入艾叶浸泡,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时令酒。
最为普遍及流传最广的还是端午饮用菖蒲酒。据文献记载,唐朝光启年间(885-888),即有饮“菖蒲酒”的习俗。唐朝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端午饮菖蒲酒的习俗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诸如唐朝《外台秘要》、《千金方》,宋朝《太平圣惠方》,元朝《元稗类钞》,明朝《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朝《清稗类钞》等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品,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
明朝刘若愚在《明官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朝顾铁卿在《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
至于饮蟾蜍酒、夜合欢花酒,在《女红余志》,清朝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都有所记载。明朝时江浙一带还用葛根和曲酿成“葛歜酒”供端午节饮用,能够发汗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