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作为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被世界多半国家通称为“新年”。元,也就是“首”,意思是开始、第一;“旦”也就是早晨天明之时,通常还包含了一天之意。所以“元旦”是一年的起始、一年的首天。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实际上,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要古代中国,曾经用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作为元旦。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建了“太初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自此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可是并未称为“元旦”。民国之前,元旦也就是如今的春节。
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是在公元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在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还决定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且把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作“春节”,所以,在中国元旦也被称作“阳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