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清代,二月初一中和节时都还保留着这样一个节日的习俗:就是用一种名叫“太阳糕”或“太阳鸡糕”的糕饼来祭太阳神。
这种称为“太阳糕”的糕饼,是用江米粉做的,糕的上面有的印着太阳和“乌鸦”的图案,有的立有一只一寸来长的“小鸡”〔所以又叫“太阳鸡糕”)。人们把这种糕饼买回家去,用来祭祀太阳神。
据有关周礼的典籍记载,在我国古代周朝,春分时天子要亲自到东郊祭日,秋分时天子要亲自到西郊祭月。后来的史书也说,这种祭祀日月的活动,直到隋唐时代都一直保持着。唐德宗李适在制定中和节的仪节时是借用了古代其他节日的习俗;再加之在夏历中,每当闰年之后,春分便正巧赶在二月初一的前后,所以中和节的习俗便跟春分的习俗混同起来了。
既然中和节的祭日习俗源于“春分”这天的“天子东郊祭日”,那么,春分为什么要“祭日”呢?
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一习俗的来源,其实跟唐德宗李适颁布的中和节一点也没有关系。从“大阳糕”上的“鸡”和“乌鸦”以及对太阳的祭祀来看,这一节目的习俗,实际上是来源于我国远古就有的春分的祭日。从自然科学来说,从春分这天起,我们所在的地球的北半球,白天一天一天地比夜晚长起来了,太阳也一天比一天更加显示出它的威力。大概这正是我国古代要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的原因吧!
为什么我国民间习俗中这天要用“太阳鸡糕”来祭太阳神呢?鸡跟太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就讲一点鸡和太阳的神话故事吧:
传说在东方天边有个叫“汤谷”的地方,顾名思义,可以知道那是一个热水沸腾的海渊。说是太阳每天工作完毕便在那里洗澡,无怪乎把海水都烧开了。古时候传说的太阳并不只一个,而是十个,当其中一个工作了一天回来休息的时候,另外一个便准备起来去值班,所以汤谷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了。
传说在那大海的碧色波涛之中,长了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树有几千丈那么高,有一千多人合抱那么粗。树上有一只白色的玉鸡,那是一只天鸡,当太阳正要升起的时候,它就打鸣报晓。桃都山桃树上的金鸡得到了玉鸡传来的消息,也就马上叫了起来(前面《元旦》一节中已经说到接下去,天下的鸡便都血了。因为这个缘故,鸡就成了太阳的护卫和使者了。